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,只有抓实产业才能解决根本性、基础性问题,我们通过强化产业发展增实效,强力推进以产业带动就业增收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体67家,吸纳就业4817人,实现稳定增收。”近日,库尔勒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。 
今年以来,库尔勒市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以香梨为主导产业,推动香梨产业转型升级,研发新产品,加快库尔勒香梨品种选育与技术创新,延伸产业加工与营销链条,形成技术装备先进、资源要素聚集、经营规模适度、一二三产融合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、生态环境可持续和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。 库尔勒市依托46.5万亩库尔勒香梨特色产业优势,大力发展香梨种植、收购、仓储、加工、运输、销售全产业链经济,带动果农增收。发挥2个开发区、市区及其周边乡村和馕产业园用工需求量大、岗位众多的优势积极推动就业。建设库尔勒香梨馕产业园,馕产能3万个/天,解决15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。 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库尔勒市采取“养殖合作社(企业)+脱贫户”利益分红的模式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英下乡哈尔巴格酸奶厂通过“赊牛扶贫”的方式,带动农户增收。巴州天羽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带动脱贫户增收的同时,还在莎车县设立养殖厂,辐射带动更多的脱贫户实现增收致富。通过将农户小规模的畜禽进行托养托管,把零散土地、果园进行流转,解放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,依托产业带动就业,全市城乡累计实现就业23.7万人。 “去年,共有24家养殖专业合作社(企业)、36家养殖大户通过托养畜禽,按比例分红等方式,帮扶带动脱贫户1074户次,每户年分红1500~2500元不等。”库尔勒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“目前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08家,合作社累计获得各类财政扶持资金6109万元。今年,通过托管托养,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就业,获得双份收益。” 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体、突出香梨产业带动提质增效的同时,库尔勒市还注重发展庭院经济带动脱贫户增收,将贫困户庭院及周边空地高效利用,选聘130名产业指导员上门服务指导,宜种则种、宜养则养。采取脱贫户+包联干部+大户+产业指导员的“1+N”模式,帮助1.76万户村民发展庭院蔬菜、林果种植和畜禽养殖等,户均年实现增收1500余元,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。 来源:巴州零距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