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新疆要闻 国内热搜 法治在线 房产家居 财经消费 三农观察 文旅体娱 教育纵览 大美新疆
新疆晨报网 >>新闻中心>> 新疆要闻 >> 正文

边疆青春志:“秸”尽所能团队科技创新深耕新疆棉区


速览天山南北 读懂大美新疆|2025-6-6 14:46|来源:新疆晨报网


近日,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克拉玛依校区“秸尽所能”科学工作室团队在甘肃定西盐碱地改良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后,马不停蹄奔赴新疆克拉玛依市小拐乡136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2团,展开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与技术推广工作。这支由化工、思政、会计等多专业本科生组成的年轻团队,以科技赋能棉秆资源化利用,在西部大地上书写着“青春献边疆”的奋斗篇章。


成员与小拐乡棉农交谈


成员获取小拐乡盐碱地样本


科技铸魂,在产学研融合中破解技术壁垒


新疆作为全国棉花主产区,2024年棉花产量占全国92.2%,但棉秆焚烧导致的PM2.5超标、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。在小拐乡136团,团队深入棉田采集土壤样本,实测数据显示:当地盐碱地土壤电导率达8.2mS/cm,pH值高达8.9,棉花黄萎病发病率超30%,而棉秆综合利用率不足40%。"我们带了自主研发的木醋液替代物(WVS),它能让土壤电导率下降42%,抑菌率达73%。"团队负责人李家悦向棉农展示实验数据时说道。这些成果不仅源自实验室的数百次正交试验,更离不开团队扎根田间地头的反复验证。展现出新时代青年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创新魄力。


在小拐乡136团的棉田里,团队成员顶着烈日采集土壤样本,与棉农深入交流秸秆处理难题。“每年光棉秆焚烧就得花不少钱,还污染环境。”棉农阿依夏木汗感慨,道出了当地农业绿色转型的痛点。团队通过便携式检测设备实时分析土壤电导率与pH值,结合实验室数据提出“盐酸预处理+低温水热氧化”改良方案,现场演示木醋液替代物施用效果——经处理的棉田土壤电导率下降37%,接近实验室42%的目标值。


扎根棉田,在盐碱地中探寻科技转化密码


在小拐乡136团的棉田里,团队成员顶着烈日采集土壤样本,与棉农深入交流秸秆处理难题。“每年光棉秆焚烧就得花不少钱,还污染环境。”棉农阿依夏木汗感慨,道出了当地农业绿色转型的痛点。团队通过便携式检测设备实时分析土壤电导率与pH值,结合实验室数据提出“盐酸预处理+低温水热氧化”改良方案,现场演示木醋液替代物施用效果——经处理的棉田土壤电导率下降37%,接近实验室42%的目标值。 “没想到烧火的秸秆能变成‘黑金’,还能改良土地。”阿依夏木汗的肯定,印证着“农业废弃物-高值产品-土壤改良”循环模式的落地潜力。


团结筑梦,在产业协作中凝聚民族共识


在与维吾尔族、汉族棉农的交流中,团队成员主动承担技术培训任务,用汉维双语制作科普手册,在田间地头开展“木醋液施用-病虫害防治”实操教学。在秸秆收储、田间管理中深化交往交流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民族团结理念。


成员与棉农一起劳作


青春底色,在边疆实践中诠释使命担当


从甘肃省定西到克拉玛依,跨越2000公里的实践旅程,是团队“技尽其新,责尽其心”价值观的生动注脚。成员安文华表示:“当看到棉农因技术应用而增收,我们深刻体会到‘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’的意义。”这支平均年龄22岁的团队,用脚步丈量西部棉田,用数据破解生态难题,让棉秆焚烧的“狼烟”转化为科技兴农的“曙光”。


当前,工作室已与甘肃海瑞达等企业签署技术转化协议,预计年处理棉秆1.2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2000吨。他们的故事,是新时代青年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缩影——以科技为笔,在盐碱地上绘制绿色画卷;以团结为墨,在棉田深处书写产业新篇,用青春与智慧诠释“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”的西部建设者精神,为新疆棉产业升级与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澎湃动能。这是一群青年的誓言,更是中国青年与边疆共成长的生动写照——当棉田的晨露折射出科技的光芒,当各民族青年的笑声回荡在旷野,新疆棉的未来,正由这些可堪大用的青春力量,书写成最动人的时代篇章。

【编辑:潘晓菁 校对:李强 责编:周子意 审核:裴雅舒】
免责声明:《边疆青春志:“秸”尽所能团队科技创新深耕新疆棉区》如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新疆晨报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联系本网处理。



关闭

本网公告上一条 /1 下一条

关于我们    郑重声明    服务范围    免责信息    网站自律管理承诺
欢迎新疆政府及企事业单位,广大网友给我们投稿,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。投稿邮箱:1332739992@qq.com
本站所刊登的来源:新疆晨报网 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新疆晨报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©新疆晨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- 2025 www.tianshantime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