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新疆要闻 国内热搜 法治在线 房产家居 财经消费 三农观察 文旅体娱 教育纵览 大美新疆
新疆晨报网 >>新闻中心>> 新疆要闻 >> 正文

(文化中国行)触摸新疆“古”与“今”


速览天山南北 读懂大美新疆|2025-5-22 16:25|来源:中新网


中新社新疆库车5月21日电 题:触摸新疆“古”与“今”

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

西域都护府的“汉归义羌长”印、克孜尔千佛洞里的斑斓壁画、库车古城的烟火街巷……新疆文物古迹里蕴藏着独特的丝路文化“密码”,跨越千年亦有丰富的当代表达。

5月18日,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,位于巴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。巴州文物局局长陈英介绍说:“馆内的展览以珍贵文物为纽带,串联起历代王朝经略西域的实证,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”

5月18日,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,位于巴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。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摄

“秦汉时期的启蒙教材《仓颉篇》在新疆出土,多维度论证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。”陈英进一步举例说。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协会会长道尔基认为,“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用文物和历史向国际说明,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。”

走出博物馆,历史遗迹的回响同样悠远。来自西域的箜篌与琵琶融入中原雅乐体系,现在使用的“世界”“未来”等汉语词汇源自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。龟兹作为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,一窟一画都在讲述着东西交融的故事。

位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,开凿于公元3世纪,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。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摄

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,窟内如方形棋盘般的“平棊顶”,其装饰源自中原的宫殿建筑,这种艺术风格随唐代僧侣西迁而落地龟兹。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当人们与“平棊顶”对望时,依旧能够感受到千年前汉传佛教回流激起的文化涟漪。

更令人惊叹的是千佛洞壁画中的“菱格故事画”——以龟兹地区独有的菱形方格构图,浓缩数个佛教经典。壁画中使用的青金石、绿铜矿等颜料,沿丝绸之路从阿富汗、巴基斯坦辗转万里而来,其价堪比黄金,从侧面勾勒出唐代龟兹地区贸易繁荣的盛景。

于2007年发现的库车友谊路墓群,从墓葬形制、构造方式到规律,都与河西走廊一带的魏晋墓如出一辙。这意味着即使在政权割据的魏晋南北朝,中原文化仍沿河西走廊直抵新疆腹地,血脉相连,从未中断。

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凌认为,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位,外来文化通过新疆中国化后,再传至内地,彻底汉化后往西回传,比如佛教。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,客观上促使其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融交往,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。

新时代的库车,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,在保留大量百年民居、古树、水渠及历史建筑的基础上,对老城和古街巷进行改造。

库车市热斯坦街道办事处工会干事李艳芳介绍,汉唐的龟兹古城与明清的库车老城构成“全国独有的双城格局”,5片历史街区和2条主街道留存着丝路枢纽的繁华记忆。

网红打卡点“天空巷”与木廊白墙的传统民居相映成趣。库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刘志远回忆道,当时和居民一起修整改造旧街道,休息时抬头看到蓝天白云,大家共同为小巷起了名字。

龟兹小巷的改造更显活力。萨克萨克街道文旅办干事蒋青君介绍,从泥巴巷到如今的文化长廊,居民在家门口摆起特色摊位,老城活了,百姓腰包也鼓了。


【编辑:潘晓菁 校对:李强 责编:周子意 审核:裴雅舒】
免责声明:《(文化中国行)触摸新疆“古”与“今”》如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新疆晨报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联系本网处理。



关闭

本网公告上一条 /1 下一条

关于我们    郑重声明    服务范围    免责信息    网站自律管理承诺
欢迎新疆政府及企事业单位,广大网友给我们投稿,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。投稿邮箱:1332739992@qq.com
本站所刊登的来源:新疆晨报网 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新疆晨报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©新疆晨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- 2025 www.tianshantime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返回顶部